运城招商指南
位置境域
运城位于山西省西南部,地处黄河北干流中游以东,华北平原的丘陵区,黄土高原东沿第一台阶。北起吕梁山南麓与临汾接壤,东界中条山与晋城毗邻,西、南隔黄河分别与陕西、河南相望。地理坐标为东经110°15′-112°04′,北纬34°35′-35°49′。
河东大地外滨澎湃的黄河,内有绵延的中条山,被誉为“表里山河”。辖区境域轮廓呈不规则三角形,东西最长约211公里,南北最宽约127公里。总面积14233平方公里,占山西省总面积的9%,其中平原区面积8621平方公里(含100平方公里盐池面积),占总面积的60.6%;山丘区面积5204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36.6%;滩地、水面面积408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2.8%。
地形地貌
运城地形比较复杂,相对高差明显,最高峰为垣曲境内的舜王坪,海拔2321.8米;最低处为垣曲县境内的西阳河入黄河处,海拔180米。运城具有平原、山地、丘陵、盆地、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,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58.2%,山地、丘陵占总面积的41.8%。主要有中条山、吕梁山、稷王山、孤峰山4大山脉,面积2674平方千米,占总面积的19.1%。
水文
运城境内有山西最大淡水湖——伍姓湖以及硝池、汤里滩、鸭子池、北门滩等天然湖泊,并建有上马水库和苦池水库。运城属黄河流域,过境河流有黄河、汾河,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5条,汛期为每年6至9月。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制约,区内河流具有山地型和夏雨型的双重特征。在河流形态、河道特征方面表现为:沟壑密度大,水系发育;河流坡陡流急,侵蚀切割严重。径流和泥沙的特点:洪水暴涨暴落,含沙量大,年径流集中于汛期,枯水期径流小而不稳。
黄河
黄河从河津寺塔西侧入境,沿晋陕峡谷自北向南。出禹门口后,河势顿开,河床宽阔,由北向南经河津、万荣、临猗、永济,在芮城县的风陵渡曲折向东,过平陆、夏县,到垣曲县的碾盘沟出境,共流经8个县(市),流长396公里,为运城最大的客水资源。多年平均径流量(龙门站)为319.69亿立方米,多年平均流量为1014.4立方米/秒,最大洪峰流量为1967年8月11日实测的21000立方米/秒,最小流量为53.2立方米/秒。
汾河
汾河自新绛县南梁村入境,经新绛、稷山、河津、万荣4县(市),由万荣县庙前汇入黄河,流长145.2公里,流域面积2943平方公里;据河津柏底水文站观测资料,多年平均流量33.8立方米/秒,最大洪量为1954年9月6日实测的3320立方米/秒,多年平均断流20天左右。
涑水河
涑水河发源于绛县的陈村峪,向西南流经绛县、闻喜、夏县、盐湖、临猗、永济6县(市、区),全长196公里,落差445米,纵坡1/400,流域面积5774平方公里。据张留庄水文站观测资料,多年平均流量0.54立方米/秒,最大洪峰流量为22.8立方米/秒(1956年5月20日)。
姚暹渠
姚暹渠是历史上为保护盐池而修筑的一条人工河道,开挖于南北朝北魏二年(公元505年),原名永丰渠,隋朝大业年间都盐史姚暹,为保护盐池正常生产重开而改名。姚暹渠自夏县王峪口起,沿中条山北麓拦截柳沟、寺沟、刁崖河、史家峪、赤峪等沟道来水,向西北入苦池蓄滞洪区,经盐湖、运城城区,在永济入伍姓湖,全长86公里,落差110米,纵坡1/770,流域面积2127平方公里。
气候
运城全年受季风活动影响,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。冬季受西伯利亚干冷气流控制,盛行西北季风,气候特点为寒冷、干燥;夏季受太平洋暖湿气流控制,盛行东南季风,气候特点是高温、多雨,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和雷阵雨。年均气温13.3℃,一月均温-2.2℃,七月均温27.4℃;日照时长2039.5小时;霜冻期为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上旬,无霜期212天。
多年平均降水量(1956~2005年)为525毫米,降雨年际变化大,最大年份降雨量945.8毫米,发生在1958年,最小305.0毫米,发生在1997年。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,冬春较少,占全年20%左右,夏秋季特别集中,约占全年的70%左右;7、8两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%左右。受地形及气候因素的影响,降水量区域分布不均匀,从东南的750毫米向西北递减至500毫米。
招商热线:400-151-2002